第二大脑是什么意思


第二大脑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进行创新,有效地延展和补充我们人类有限的“算力”和“算法”,第二大脑也就像是我们使用望远镜、显微镜一样,可以让我们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涂子沛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据IDC发布《数据时代2025》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已经增长到了1.1万亿GB,如果将其全部存在DVD光盘中,那么,所有光盘可绕地球222圈 。同时,这也是一个科技变革的时代,区块链方兴未艾,类GPT等新技术又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向人类输送着更多信息 。
事实上,由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网联设备构成的数字世界,已成为当前人类学习的最大平台——面对这样一个空前庞大、复杂的知识库,我们又该如何思考与学习?曾著有《大数据》《数据之巅》的科技作家涂子沛在新书《第二大脑:脑机协作如何改变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中给出了答案 。
谈“第二大脑”
“全面记录”不会让人类成为机器人
南都:建设第二大脑过程中的“记录”行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要点吗?
涂子沛:其实全面记录或者说记录行为最高的门槛就是“习惯”,而当记录形成一定数量之后,它就会自然浮现出一些系统化的需求,然后逐渐形成一个体系 。在记录过程当中,第一步是很难的——也就是养成每天记录、打标签的习惯,并且不断地去整理自己的记录 。
比如我从孩子9岁就开始培养他,先从写日志开始——对,不是作文一样的日记,而是类似清单的那种日志:今天重要的事和收获,按照1234列出要点,坚持一两年,就可以慢慢养成记录这个习惯 。
南都:在你看来,会使用第二大脑的人群呈现出哪些共性特点?
涂子沛: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多数为年轻人 。另一个就是很多都有一些IT基础、在知识管理上有痛点,觉得信息太多,不知道怎么管理,然后因为某种渠道接触到知识管理软件,尝到了甜头,对此乐此不疲 。
南都:如果要推广开来的话,你觉得最有可能接受这一理念的会是什么人群?
涂子沛:从职业来说,可能是信息工作者、知识工作者,比如作家、编剧、采访人员,或者科研工作者,总之都是要处理大量文字、视频、图片和信息的岗位 。从年龄来说的话,首先肯定是数字一代的年轻人,他们会更需要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
南都:第二大脑对于一切信息的全面记录,是否会让人类与精准记忆、绝对理性的机器人角色逐渐趋同?
涂子沛:虽说我书中写到了要“全面记录”,但实际上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记录这一行为本身就具有成本,我们只能选择一些东西来记 。当然,现在的记录成本越来越低,自动化的记录正在成为可能,但全面记录仍然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没有办法全面贯彻,我们始终在选择、始终在权衡 。
至于全面记录是否会让人类变成机器人,我觉得正相反,人工智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 。绝大部分的人在八成时间都更像个机器人,因为在灵感没有来到之时,主导人类行为的人性“算法”和目前的计算机算法相比可能更加贫乏 。而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进行创新,有效地延展和补充我们人类有限的“算力”和“算法”,第二大脑也就像是我们使用望远镜、显微镜一样,可以让我们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
谈ChatGPT算法
我们现在处于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
南都:ChatGPT背后的模型当前是闭源的,如何将其算法引入第二大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