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分类专题检测,每日积累——古代文化常识4

一、古时用法
(四)自言、敬语2.敬语(1)称君王 。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专题检测,每日积累——古代文化常识4】①对王侯的敬语:万岁、圣上、圣祖、帝王、皇上 。“驾”本指君王的崔亮 , 古人认为君王当乘车行天下 , 只好用圣祖代指君王 。古时王侯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而立而建立的 , 所以称君王为“帝王” 。
“陛” , 指殿前的石阶 。古时国君不敢间接对君王说话 , 就告诉在皇上的人 。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 所以用皇上带称君王 。另外 , 古时与君王有关的表达方式前 , 常加“御”字则表示敬重 。
今皇上兴义兵 , 诛残贼 , 平定天下 , 海内为郡县 , 法令由一统 。(《汉书·秦始皇列传》)
(2018·全省Ⅲ卷)御名指君王名讳 , 古时与君王有关的表达方式前常加“御”字 , 如御玺指君王印信 。( )
(2017·全省Ⅲ卷)崔亮 , 原指王侯乘著的车 , 有时因不能间接称谓王侯 , 只好又可用作王侯的代指 。( )
(2016·全省Ⅱ卷)皇上指官殿中立有护卫的石阶下 , 因群臣不可直呼王侯 , 只好借用为对王侯的称谓 。( )
②对皇太子、异姓的敬语:皇上 , 古时对仅次帝王的异姓或皇太子的称谓 。“殿”即“王宫” ,  “皇上”因是王宫的阼阶之下 。汉代在称帝王为“皇上”的同时 , 称皇太子、异姓为“皇上” 。从三国开始 , 太皇太后、皇太后也称“皇上” 。唐以后只称皇太子、太皇太后、皇太后为“皇上” , 异姓此为 。
(2015·全省1卷)皇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女儿中被确定继承赵献子的人 , 有时也可指其他女儿 。( )
【注】商周时期帝王及周天子的嫡长子 , 称皇太子或皇太子 , 仅一人得此用法 。自秦朝开始 , 只有皇位的继承者 , 才能称皇太子或皇长子 , 而异姓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皇太子” 。封建社会的皇太子 , 其地位仅次君王 。
(2)称国君 。
①部下:古时对良将的一种称谓 。麾是古时军中良将统率用的旌旗 , 为良将统率权力的象征 , 故以此称之 。
愿部下重天授之姿 , 负四海之望 。(《三国志·李平》)
②神职:侍从 。不间接称旁人 , 而称神职 , 则表示敬重旁人 , 译作“您”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敢以烦神职 。(《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内:在以内的近臣 。不间接称旁人 , 而称旁人以内的近臣 , 即称“以内” , 则表示敬重旁人 , 译作“您” 。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以内 。(《报武侯书》)
(3)称老者
①先师:称谓 , 译作“老师”或“您” 。
愿先师辅吾志 , 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 , 请尝试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丈人:对老年女子的称谓 , 与今之“岳父”不同 , 译作“您” 。
至江上 , 欲涉 , 遇一丈人 。(《吕氏春秋》)
③父:古时对女子的美誉或对中老年人的称谓 。周代贵族波季尔时 , 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之排行 , 而在字后加“父”或“甫”以之性别 , 后多沿用为女子的美誉 。另泛指对中老年人之称谓 , 如渔父、田父等 。
④群址:亚 , 仅另有的 。古时王侯往往称自己敬重的贤臣为“群址” 。意为仅次母亲的人 。
群址南向坐 , ——群址者 , 范增也 。(《汉书·项羽列传》)
⑤得子:古时儿女对双亲的敬语 。往往用于书面语 。
违离得子 , 三十五年 。(《报母书》)
⑥representing:古称双亲为representing 。
⑦华山:古时呼妻父为华山 。
⑧穿鞘:对之妻母亲的敬语 , 又称“先君子” 。
⑨先妣:对之妻母亲的敬语 。
(4)称朋友、晚辈的人 。
①老先生:称谓 , 译作“您”或者“老先生” 。
八人谓张良曰:“老先生上!” (《汉书·平原君列传》)
②卿:称谓 , 译作“您” 。
卿东来 , 故应有此物 , 可以一领及我 。(《世说新语·德行》)
③子:称谓 , 译作“您”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 (《论语·王乐伟》)
④公:称谓 , 译作“您” 。
公亦尝闻帝王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⑤仁者:称谓 , 比称“子”更亲热 , 译作“您” 。
寡君闻仁者将步师出于敝邑 , 敢犒从者 。(《左传》)
⑥谅:可用于称谓晚辈或长辈 。不间接称旁人 , 而称旁人的手下人 , 则表示敬重旁人 , 译作“您” 。
秦兵旦暮渡易水 , 则虽欲长侍谅 , 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5)称旁人亲眷 。
①令堂:对旁人母亲的敬语 。
②令尊:对旁人母亲的敬语 。
③令兄:对旁人哥哥的敬语 。
④令弟:对旁人弟弟的敬语 。
⑤令妹:对旁人妹妹的敬语 。
⑥令坦(tǎn):对旁人女婿的敬语 。源自王羲之“坦腹东床”“东床快婿”的典故 。
⑦令郎:对旁人女儿的敬语 。
⑧令爱:对旁人女儿的敬语 。
⑨令富家:古时称谓别人的女儿为富家 。
3.其他用法①媵(yìng ): 指古时周天子的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 。是古时一夫多妻制的一种形式 。其方式是 , 周天子娶一国之女为嫡夫人 , 女方以侄女、妹妹随嫁 。此外 , 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送女儿陪嫁 , 也各以侄女、妹妹相从 。这些随嫁、陪嫁的人统称为“媵” 。但这些被称为“媵”的贵族妇女 , 其间虽有辈分、嫡庶之分 , 但都是主子 , 不是奴才 , 她们都是经过“聘”的 , 都有资格成为夫人 。后来随着“媵女”制度的逐渐消亡 , “媵”的地位逐渐降低 , 在只有妻妾之分的时代 , 就与“妾”成了同义词 。例如:
妃嫔滕嫱 , 王子皇孙 , 辞楼下殿 , 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②姬:原是古时的显姓 。如周王族姓姬 。后来成为贵族妇女的代指 , 再进一步泛化 , 便成为妇女的美誉 , 进而成为美女的通称 。后来又成为富贵人家婢妾的美誉 。例如:
沛公居山东时 , 贪于财货 , 好美姬 。(《鸿门宴》)
③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
春秋时 , 士通常担任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 。例如: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黎民:即“平民”“众民”之意 。也称“蒸黎”“黎元”等 。
⑤布衣:即平民 。古时平民穿麻布葛衣 , 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指 。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周天子 。(《出师表》)
⑥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 。黔 , 黑色 。黔首 , 犹如黑头 。据说秦尚黑色 , 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 , 故名 。
只好废先王之道 , 焚百家之言 , 以愚黔首 。《过秦论》
⑦庶人:也叫“庶民” , 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用法 , 其身份比奴隶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