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失眠,难入睡? 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经常失眠,难入睡?)
【经常失眠,难入睡? 睡眠不好】近年来,失眠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的“流行病”,前段时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数据就显示,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问题 。而众所周知,睡眠不佳,也是各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 。
在失眠这一问题上,相对来说,女性会相比男性更为常见 。去年11月,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存在失眠问题的女性要高于男性 。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搜集了2000年至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纳入近110万人,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会经历更多的失眠问题,使用更多的助眠药物,且与年龄无关,压力或养育子女,可能是导致她们失眠的主要原因 。

事实上,这一结论也与祖国医学中所讲的失眠病位在心,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与肝相关,强调从肝论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
曾有学者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近10年里发表在专业期刊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失眠的病位和病性证素进行划分,研究发现,失眠的病位中,以肝为多见,约占33.14%,其次是心和脾;而在病性证素中,首要因素为热,其次是气虚 。
(失眠症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失眠症病位分布情况)
由此可见,在失眠的患者中,气虚的确较为常见 。尤其是女性,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女性睡眠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有调查发现,肝气虚为女性失眠的常见病因 。
肝气虚为失眠的重要病因!中医认为“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血舍魂,如果血不化神,血不养神,魂不入肝则不寐,说明肝脏是导致失眠发生的重要脏器 。正如《血证论卧寐》所说:“肝病不寐者,肝藏魂……若浮阳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 。
肝气虚可引起失眠的论述,自《黄帝内经》开始,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就有诸多的记载 。《灵枢本神》曰“肝气虚则寒……悒悒情不乐,如人将捕之,视物不明,眼生黑花,口苦,头痛,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弦者,是肝气虚之候也 。”结合《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者,……魂之居也”,《血证论》所说:“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由此可知,肝气虚为失眠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实践也发现,失眠患者除了有夜间不寐症状外,还苏州论坛网常有梦多易醒,易惊易怒,四肢倦怠,胁下坚胀,不欲饮食,头痛,耳鸣,视物不明,口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等症状,此皆属肝气虚型失眠症 。

此外,肝气虚与肝气郁滞,肝血运行息息相关 。肝气虚衰者,肝用不足,肝气失于疏泄,藏血,气不行血,气血失调,诚如孙思邈《千金翼方》所言:“肝气不足,两胁满,筋急不得太息 。”,指出肝气不足,可因虚致郁,肝郁气滞,所以患者还可表现为情绪不畅,闷闷不乐,善太息,月经不调等症 。而《血证论脉证生死论》曰:“载气者血也,运血者气也”,明确指出,气和血两者互为因果,若气虚则帅血无力,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而成瘀血;若血虚则气亦虚,气血亏虚,导致血不养心,心神失养,加上血不归肝,肝血亏虚无以藏魂,从而引起失眠 。
现代生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人们很容易会陷入情志不畅,如闷闷不乐,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之中,特别是女性,其本身就容易忧思过多,加上需要养育子女,面对婆媳关系等因素,很容易致情志不畅,而引起肝气郁滞,致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肝气虚衰等情况,失眠也常常发生 。

那么,对于肝气虚衰而引起的失眠,应该如何治疗,改善睡眠呢?
肝气虚衰,则调补肝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中医治病的重要原则之一,对于虚证的治疗,多遵循“补之”法则,肝气虚者同样如此,理应补益肝气 。
在实际治疗中,可选用大补肝汤加减辨治 。大补肝汤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文记载曰“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 。”该方药物组成主要有桂枝、干姜、五味子,旋覆花、代赭石、竹叶、大枣 。
本方之中,由于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肝为心之母,而《难经》记载“子能令母实 。”其苏州论坛网中竹叶淡寒入心以助心之体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故此,本方中干姜味辛为肝之用味 。桂枝辛甘温入心经以温通心脉助阳化气以资肝气 。又因“肝气以生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此方中旋覆花、代赭石为降肺气以助肝阳之气生发之用 。大枣作补脾之用,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 。五味子则滋补肝肾,宁心,以涵肝木,符合肝肾苏州论坛网同源原则 。全方重在补肝气之虚,同时兼补心、脾、肾,从而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以更好地改善睡眠 。

需要注意的是,失眠的病因复杂多样,肝气虚只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而且慢性失眠,往往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病因多属虚实夹杂,病情也较为复杂,故临床上不可照搬古方使用,当出现失眠症状时,应结合自身病情,辨证施治,灵活用方用药,才能药到病除 。
比如之前的一位病友,66岁,失眠一年多,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梦多,睡眠最多2-3小时,睡眠中经常身体颤抖,伴有神疲乏力,喜卧,怕冷,头昏沉,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纳呆,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黄等症,辨证为肝气虚合痰气互结之证,故此,给予大补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有桂枝、干姜、五味子、山药、牡丹皮、旋复花(包煎)、淡竹叶、冬葵子、郁李仁、茯苓、半夏、厚朴、苏叶、射干,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后,自述睡眠明显改善,平均睡眠可达5-6小时,根据其服药效果调整药方,再次服药7剂,诸证悉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