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军事冲突说博弈论的智慧 零和博弈



春寒料峭 , 俄乌军事冲突波谲云诡 , 核按钮令人胆寒 , 生灵涂炭痛惜不忍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 2300年前的墨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兼爱非攻”、极力倡导和平的伟大圣人;善战而不好战的武圣人孙子“上兵伐谋 , 其次伐交 , 其下攻城”的军事理论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 。



我们相信 , 战争最终要通过谈判博弈来结束 , 城下之盟不失为上策 ,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故事 , 一起聊聊博弈论那些事 。


案例一、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晚饭后 , 7岁的小男孩好奇地问父亲:“爸爸 , 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男孩的父亲回答说:“这很简单 , 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是因为德国人侵比利时……” , 这时 , 在一旁的妻子立即打断他的话:“你讲得不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有人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了 。”丈夫听了一脸不悦 , 冲妻子不耐烦地说道:“是你回答这个问题 , 还是我回答?” 妻子听了也是满脸的不高兴 , 她转身跑出厨房室 , 砰的一声将门关上 。
紧接着 , 男孩和父亲听到从厨房传来碗碟猛摔在地上的声音 , 过了一会儿 , 整个屋子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男孩眼眶里含着泪水 , 轻声说:“爸爸 , 你不用说了 , 我知道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了 。”
夫妻二人以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 , 使自己的孩子明白了战争的发生和夫妻两个人吵架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国家之间一步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机制 , 同样也正是同一屋檐下夫妻失和的原因非常相似 。
也就是说 , 无论国与国之间 , 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冲突 , 其中所蕴含的博弈原理是大同小异的 。博弈的目的是利益 , 利益是形成博弈的基础 。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在于使收益最大化 。参与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互相竞争 。也就是说 , 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 , 以争得利益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 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 , 这就形成了博弈 。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 如果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 , 而这种资源又具有稀缺性、或者说总量是有限的 , 就会发生竞争甚至战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 , 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 , 竞争各方之间就会开始一场博弈 。
案例二、千杯不醉的昏君


话说春秋末期 , 晋国的执政者赵子喜欢喝酒 , 五日五夜没有停杯 , 仍然没有醉倒 。赵襄子十分自豪地对侍候在边的人说:“我真是天下最出色的人呀!喝酒五天仍不觉难受 。应该没人能够比得上我了 。”
一位叫优莫的大臣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你还可以接着喝!纣王一连喝了七日七夜 , 现在您才是五日五夜 。”赵襄子听了以后 , 有些紧张地停下酒杯问道:“如此说来 , 我要灭亡了吗?”


优莫答道:“还不至于灭亡 。”赵襄子问:“我跟纣王只差两天了 , 不灭亡还等什么?”优莫回答道:“夏桀、商纣的灭亡 , 是因为分别遇上了对手商汤和周武王 , 现在天下各国的君王基本是夏桀一类的人物 , 而您和商纣王类似 。夏桀和商纣同时存在一个时代此都没有被消灭的危险 。不过 , 长此以往 , 事情就难说了!”
其实不仅是昏君与明主之间 , 所有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每一个博弈者从博弈中所得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选择 , 同时也取决于其他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有时甚至是一个坏的策略也会带来并不坏的结果 , 原因是对方选择了更坏的利他而不利己的策略 。
案例三、狐狸与狼之间的博弈


一天晚上 , 狐狸在山间溜达 , 踱步来到了一口水井旁 , 低头俯身看到井底水面上月亮的影子 , 它认为那是一块美味的大奶酪 。狐狸口水直流 , 迫不及待跨进一只吊桶下到了井底 , 把与之相连的另一只吊桶升到了井面 。下得井来 , 狐狸这才明白这“奶酪”是吃不得的 , 自己已铸成大错 , 处境十分不利 , 长期下去就只有等死了 。如果没有另一个饥饿的替死鬼来打这月亮“奶酪”的主意 , 以同样的方式 , 落得同样悲惨的下场 , 而把它从眼下窘迫的境地换出来 , 它休想指望再活着回到地面上去 。
日出日落 , 不知不觉 , 两天两夜过去了 , 没有一只动物光顾水井 , 时间一分一秒地不断流逝 , 这天晚上 , 银色的上弦月又出现了 。沮丧的狐狸正无计可施时 , 刚好一只口渴的大灰狼途经此地 , 好奇地看着井水 , 狐狸不禁喜上眉梢 , 它对狼打招呼道:“喂 , 伙计 , 我免费招待你一顿美餐你看怎么样?”看到狼被吸引住了 , 狐狸于是指着井底的月亮对狼说:“你看到这个了吗?这可是块十分好吃的奶酪 , 味道美极了 , 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奶酪 , 只要尝到这美味可口的食物谁都会胃口顿开 。我只吃掉了这奶酪的一半 , 剩下这一半也够你吃一顿的了 。就请进到我特意为你准备好的吊桶下到井里来吧 。”
狐狸尽量把故事编得天衣无缝 , 这只狼果然中了它的奸计 。狼下到井里 , 它的重量使狐狸升到了井口 , 这只被困两天的狐狸终于得救了 。
这个故事中狐狸和大灰狼所进行的博弈 , 我们称为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局 。在零和博弈的结局中 , 参与者的收益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 , 一个参与者的所得恰是另一个参与者的所失 。狐狸和狼一只在上面 , 一只在下面 , 下面的这一只想上去 , 就得想办法让上面的一只下来 。但是通过博弈调换位置以后 , 仍然是一只在上面 , 一只在下面 。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指出 , 人类的自私自利是妨碍别人的、是损人利己的 。举了个例子说 , 历史上的帝王与将相、臣民就是这样一种博弈 , 他可以剥削你 , 抄你的家;你可以造他的反 , 夺他的天下 。一方得利 , 一方受损 , 那是零和博弈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零和博弈反复上演 , 轮回循环 , 才使中国历史的每一页都充满了阴谋与血腥 , 并且使“无毒不狠非丈夫”的文化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国人的意识中 。
然而到了今天 , 现实生活中一般很少出现类似寓言中的狐狸与狼这种“有你没我”的局面 , 要想可持续发展 , 你要想得到好处 , 就要跟别人合作 , 这样才可以得到双赢的结果 , 不但你得到好处 , 你的对手也得到好处 。所以市场经济安排最奥妙的地方 , 就在于它是双方同意的 , 任何一个买卖都要经过双方同意 , 买方也赚钱 , 卖方也赚钱 , 财富就创造出来了 。这就是与零和博弈相对应的非零和博弈 。
所谓非零和博弈 , 是既有对抗又有合作的博弈 , 各参与者的目标不完全对立 , 有时候参与者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做出决策 , 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 。其结局收益总和是可变的 , 参与者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 。
比如 , 在上述寓言中 , 如果狐狸看到狼在井口 , 心想我在井里受罪 , 你也别想舒服 , 他不是欺骗狼坐在桶里下来 , 而是让狼跳下来 , 那么最终结局将是狼和狐狸都身陷井中不能自拔 。这种两败俱伤的非零和博弈 , 我们称之为负和博弈 。
反之 , 如果狼明白狐狸掉到了井里 , 动了恻隐之心 , 搬来一块石头放到上面的桶中 , 完全可以利用石头的重量把狐狸拉上来 。或者 , 如果狐狸担心狼没有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 通过欺骗到达井口以后 , 良心驱使 , 再用石头把狼再拉上来 。这两种方式的结局是两个参与者都到了井上面 , 那么双方进行的就是一种正和博弈 。
实际上 , 这种正和游戏的思维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智慧 , 而且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用来解决很多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和你死我活的僵局 。那些看似零和或者是负和博弈的僵局、困局 , 如果转换一下视角 ,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 , 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 而且往往也并不一定要牺牲某一方的利益 。
案例四、图书馆里的冲突


【从俄乌军事冲突说博弈论的智慧 零和博弈】一个冬天的上午 , 几位读者正在一个图书馆看书 。这时 , 一位读者站起来说:“这屋子里空气实在是太闷了 , 最好打开窗户透透气 。”说着 , 他就走到窗户旁边 , 准备推开窗户 。但是他的举动遭到了正好坐在窗户旁边的一位读者的反对 。那位读者说:“大冬天的 , 外面的风太冲了 , 一开窗户准冻感冒了 。”于是 , 一位坚持要开 , 一位坚决不让开 , 两个人互不相让 , 发生了争执 。这时 , 图书馆的管理员闻声走了过来 , 问明原因 , 笑着劝这两位脸红脖子粗的读者各自坐下 , 然后快步走到走廊 , 把走廊里的窗户打开了一扇 。促进了新鲜空气流通 , 又不直吹读者 。一个看似无法通融解决的矛盾迎刃而解 。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通过博弈智慧的学习和运用 , 在生活中实现更多的正和博弈 , 这个世界也就多了很多和谐 , 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斗 。
俄乌冲突情况复杂 , 但仍不妨把他们比作这两个“因风而争”的读者 , 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 , 俄罗斯不让北约的“冷风”直吹自己 , 充当“图书馆管理员”的第三方通过让乌克兰加入欧盟并保持‘中立“而不要开“北约”之寒窗直吹俄罗斯 , 也许会缓和僵局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