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种出“两份钱” 一亩地



肥城市双北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安驾庄镇,属于肥城最南部乡镇,紧邻大汶河 。从2015年9月合作社成立至今,流转土地面积从1004亩增长到1890亩,机械拥有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拥有大型先进农机具及配套设备150余台(套),托管周边土地4000余亩,在灌溉、深耕、深松、无人机植保、精播、运输以及收获烘干等方面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为周边合作社及村民提供耕、种、耙、收、管、销等一条龙标准化全程社会化服务,连续两年承担肥城市农业农村局飞防任务,累计飞防面积30余万亩 。
据理事长武海荣介绍,合作社成立初期,也是种植小麦、玉米,但当时刚接触农业,产量提高很慢,一直在不断摸索种植技术和经验 。2016年开始,玉米价格大幅度下滑,经济效益较低,极大打击了种植大户的积极性,两季作物只有小麦赚钱,到秋季能实现保本或极少的盈利 。2017年的时候,合作社尝试把玉米改成大豆种植,尽管当时大豆价格不是很高,可是大豆种植成本低,还能带来一定的利润 。2017年、2018年、2019年,大豆平均亩产量400斤左右,在当时每亩地能带来200元左右的纯收入 。2020年,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关注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就和合作社探讨大豆种植方法,拿出资金扶持,并联系四川大学雍太文教授作为专家指导,合作社才有信心、决心尝试玉米大豆的间作模式 。武海荣表示,合作社当时划分出1004亩土地建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千亩示范基地,开展间作模式的试验、示范 。两年来,不断探索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摸索出了一些实用的经验,让合作社逐步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双收模式 。
重点一:选配品种
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种子是关键,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玉米品种必须是紧凑型,耐密性好、抗病性强、耐倒伏性高 。借鉴2020年的经验,2021年,合作社选择了登海511、533、618几个品种,登海系列很多品种都属于紧凑耐密型,合作社根据播种的时间早晚,选择合适的品种 。以泰安为例,6月10日前播种,选择99~107天早熟品种(511、618、333),这些品种在当地都已通过了试验 。另外,2022年通过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专家的推荐,在玉米品种上新增加了“黄金粮MY73”作为实验对比,这个品种也属于早熟品种,出苗到成熟101天 。二是大豆品种的选择,2020年、2021年,合作社都选用齐黄34,耐阴性比较好、抗倒伏,2022年在齐黄34为主导品种的情况下,新增加了嘉豆4号(祥丰4号)以及冀豆12,做种植对比 。目前,合作社的玉米、大豆种子已经储备完成,并通过试验示范、品种观摩等方式将优良品种在当地进行推广 。
重点二:确定配置参数,合理密植
【一亩地种出“两份钱” 一亩地】合作社在四川农业大学雍太文教授、杨文钰教授的指导下,以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技术核心,进行了合理密植 。2020年、2021年两年间,在扩间增光方面,采用2行玉米、3行大豆带状种植,玉米带宽35~40厘米,大豆行距35厘米、带宽70厘米,玉米大豆之间距离65~70厘米 。在缩株保密方面,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 。利用播种机调节株距,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玉米株距11~12厘米,密度为4400~4800株,大豆株距10厘米,大豆株数8000株以上 。
2022年,根据实际操作经验,间作模式改为2行玉米、4行大豆带状种植,合作社新购进4 :2模式播种机20台,并以4 :2为主导模式,把玉米大豆一个带宽做到2.85米,其中,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1.05米,玉米大豆间距70厘米,玉米株距适当调到10厘米,大豆也是10厘米,这样玉米每亩株数能达到4680株,大豆株数为9300株,扩大了种植带,能达宽度2.45米,这样也比较有利于机械进入,夏季有利于通风,透光性更好,有效避免倒伏,保证玉米大豆产量 。
武海荣强调,近两年合作社小麦种植效益较好,形成了大量小麦秸秆,建议如果没有条件进行秸秆打捆,也务必对秸秆进行一次性还田处理,以避免播种时因通过性不好,造成播种机播腿拥堵,导致缺苗断垄而影响玉米大豆的产量 。
重点三:种肥同播,确保苗匀
2021年,合作社选用的是河北农哈哈3 :2模式,5行腿播种机(当时选择模式受地块限制,因地块种植小麦有麦垄,为了浇地方便,垄面宽度为2~2.1米,4 :2模式机具宽度,会把大豆或玉米种到畦墙上去) 。2021年下半年,肥城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了减垄增地项目,即政府承担一部分资金,鼓励种植大户安装站杆式、地理式、微喷式灌溉设备,合作社抓住政策机遇,1890亩地块全部安装喷灌,没有了畦垄,为带状复合的播种提供了有力帮助,在模式配置上的选择更宽了 。
2022年,合作社购进20台播种机,其中优尼亚气吸式播种机2台,农哈哈4 :2模式播种机18台,为夏播做好充足准备 。播种前,合作社要进行株距行距的调试,以及测量实际施肥量的大小 。为防止病虫害、土传病菌,促进根系发育,种子要进行包衣,即使购买的种子有包衣,也建议对种子进行二次包衣 。合作社一般采用比较好的种衣剂,例如27%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 。
此外,播种前还要对土壤墒情进行观察,一般情况下,土壤捏可成团、抛开可散最为适宜,如墒情不好,可等墒情好转或造墒后进行播种 。有条件的可以先播再微喷,进行喷洒,水分要适量 。播种时,玉米播深3~5厘米,大豆2~3厘米 。2022年,合作社购进10台北斗自动驾驶导航系统,通过播种机安装导航系统,减少或杜绝人工播种跑偏和行距偏差,为苗后除草提供条件 。武海荣表示,2021年,合作社就因为播种机跑偏,行距大小不好控制,给苗后除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操作机手疲劳或分心,最宽处能到65厘米,窄的地方几乎并成了一行,这样苗后除草不能正确设定隔离板距离,容易对作物造成伤害 。
重点四:化肥减量
玉米播种施肥每亩一般为50~60公斤,合作社常用的是玉米缓释高产肥,一般含量为27-5-8(即27%纯氮-5%五氧化二磷-8%氯化钾,下同);大豆播种每亩施平衡肥10~15公斤,一般施用15-15-15或17-17-17 。有条件的可以对玉米进行二次施肥,一般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抽雄期)在玉米带两侧10~15厘米,利用简易追肥,每亩追肥尿素10~15公斤 。武海荣介绍,2020年、2021年,因播种机下肥量不够,当时每亩玉米肥量最大量不到70斤,合作社还在玉米喇叭口期进行二次追肥,当时每亩追肥高氮复合肥50斤,效果明显 。
重点五:调节控肥
在玉米7~10叶期,大豆分枝期、初花期,对作物进行控肥(这时候玉米高度约在人的膝盖以上5厘米,腰部以下),使用玉黄金(成分鲜胺脂、乙烯利)与烯效唑控制,一般1亩地用2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稀释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公斤,兑水100斤喷洒作物茎叶 。如到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高度1.2~1.5米,这个时候大豆处于盛花期,建议使用烯效唑和甲浱嗡比较安全 。
重点六:防除杂草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除草问题,是很多种植大户关注和担心的主要问题,玉米大豆除草剂不兼容给合作社实际种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合作社把复合种植模式除草分为苗前除草和苗后定期除草 。
在苗前除草方面,除草剂选用9.6%精异丙草胺乳油(金都尔,封闭效果好,安全性也高)100毫升混加草甘膦80~120克,封闭除草需要足够的水量,每亩地水量不低于25公斤 。有条件的话,在小麦收割完以后对秸秆进行捡拾打捆(收割机要拆掉粉碎机) 。合作社2022年购买了一台优尼亚打捆机,每天可捡拾打捆秸秆300多亩,每亩地小麦秸秆捡拾300~400公斤,光秸秆一项可增加收益40~60元/亩,实施秸秆打捆的地块,播种通过性好,大大减少缺苗断垄的现象,播种苗全苗旺,并且土壤裸露,封闭除草效果明显,可大大增长封闭时间,以防止阴雨天气造成的草荒,或无法除草现象,争取苗后一遍除草 。
在苗后除草方面,可根据封闭效果以及天气,结合地里杂草情况及时进行除草,一般在玉米4~5叶或拔节期,选用8%环磺酮加4%烟密磺隆,大豆使用10%精奎禾灵乳油加25%氟磺胺草醚,使用双药桶植保车,对玉米大豆进行隔帘封闭处理,最好使用防漂移喷头,进行机械除草 。2022年,合作社针对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积极与植保机械厂家合作,对植保车进行了改装,并且安装自动导航模式,做到导航播种、导航除草,这样更能精准地消除杂草,减少对作物造成的药害 。
重点七:防病控虫
利用无人机在苗后3~4叶,玉米喇叭口期(也就是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进行施药 。这一点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套餐,这两年合作社选用的是芸乐收增产套餐,在抗病、防虫、增产方面表现良好 。
武海荣特别指出,点蜂缘蝽对大豆的危害性巨大,它能引起大豆的症青,造成大豆有荚无粒,后期贪青不落黄,直接导致大豆减产、品质降低 。在对大豆、玉米杀虫的时候,特别是大豆花荚鼓粒期,用噻虫嗪加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喷洒,间隔5~8天再喷洒一次,可有效防控点蜂缘蝽,这一点要引起重视,以免造成减产 。
重点八:机收提效,颗粒归仓
两年来,合作社采取的是先收割玉米后收割大豆的方式,2020年购买了巨明2行玉米收割机,收割机外轮距不足1.5米,正好适合3 :2和4 :2模式的玉米收割 。2022年,合作社通过多方考察机械设备,准备采购几台自带还田圣春雨2行收割机,玉米收割还田,可保证大豆收割的品质 。玉米收割完以后,用现有的小麦收获机改变一下滚筒转速即可收获大豆 。
经过几年的摸索,合作社实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了双丰收 。经专家实打测产,2020年基地玉米亩均产量1332斤,大豆186斤,亩均增收 300 元左右;2021 年,玉米亩均产量542.08 公斤,大豆亩均产量114.36 公斤,比普通玉米净作每亩增收400元左右,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同时,2020—2021年,合作社在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下开展全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观摩培训会,参训总人数1200人次 。在玉米大豆生长时期,武海荣多次带领农户走进示范基地观摩和现场咨询,对农户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 。通过实地观摩,很多农户切实看到这种模式的双重效益,两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大户的认可 。例如,2022年,肥城报名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非常踊跃,报名亩数达到了4.8万亩,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
(作者单位:王梅,山东省肥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曹曦东,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年6期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