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惜别怜朋友, 况我今当手足情!什么意思

手足,不一定仅仅指兄弟?。?它是泛指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这两句是《红楼梦》里的《紫菱洲歌》的句子,宝玉感叹堂姐迎春要嫁人时: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
古人送别的诗句有哪些?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相去万余里 , 各在天一涯 。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出自两汉:佚名《行行重行行》 白话文释义: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 , 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
2,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出自唐代:杜牧《赠别》 白话文释义: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
3,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
——唐代:孟郊《古怨别》 白话文释义: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 , 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 。
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 , 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 , 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 。
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 , 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出自唐代:李白《赠汪伦》 白话文释义: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 , 悠扬踏歌之声 。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 , 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白话文释义: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 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
...
关于友情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天末怀李白 五言律诗·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古诗中的送别诗赠汪伦------李白李白登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 , 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 ,  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 , 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 , 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别 ------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赠别诗有哪些: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一、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人一般的诗歌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而赠别诗往往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要走的人,一个是送行的人 。
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明确谁是要走的人 , 谁是送行的人;两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走的人为什么要走,各自的际遇如何;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亲属,还是恋人等;诗中的主语常常被省略,要结合语境补出主语,是你,是我,还是我们 。
怀人诗一般是作者怀念朋友或家人 。
二、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虚与实古人赠别诗怀人诗常常写到眼前景 , 还要写到别后景、想象景 , 这就是虚实相生或者虚实结合 。
三、赠别诗的感情赠别诗的共性是表达尚未离开时的恋恋不舍或者美好祝愿,离开后的思念、孤独寂寞,但每一首诗又具有个性,需要准确把握 。
怀人诗抒发的是对友人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
例一、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人物关系:恋人词中的“你”“我”:词中的“我”科考落榜 , 是要走的人 , “你”是送行的,是“我”在京城的恋人 。
“你”为“我”摆酒饯别 。
虚实: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实),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虚) 。
感情:与恋人惜别时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
补出主语: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我)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你)执(我)手相看泪眼 , (你)竟无语凝噎 。
(我)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ㄎ遥┙裣菩押未Γ垦盍丁⑾绮性?。
(我)此去经年,(你)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例二、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 。
春蚕食叶响回廊 。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
学科网>语文资讯 >教学天地 >教学随笔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2014-09-27 分类: 教学随笔 作者:zhangwei19910302 阅读:1628鹏北海,凤朝阳 。
又携书剑路茫茫 。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
人物关系及背景:作者与参加科考的学生 。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
虚实: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 。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 。
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
补出主语:(你)白苎新袍入嫩凉 。
(你)春蚕食叶响回廊 。
(你)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
(你)鹏北海,凤朝阳 。
(你)又携书剑路茫茫 。
(你)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
例三、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
欲知此后相思梦 , 长在荆门郢树烟 。
人物关系及背景: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所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
虚实:第三联写景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 。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
是实写,“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 , 水阔天长 , 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是虚写 。
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 , 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 。
补出主语:(我)零落残魂倍黯然,(我和你)双垂别泪越江边 。
(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我)桂岭瘴来云似墨,(你)洞庭春尽水如天 。
(我)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
例四、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人物关系及背景:《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 。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 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
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
虚实: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懂得思念自己 。
“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早归情深 。
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 , 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痕干 。
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如有神...
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送别诗、行旅诗和闺怨诗一、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转) 1、直抒胸臆 。
2、借物抒情 。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注释]①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赠别之作,原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
②这两句说,本来多情的人,由于离别,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 , 倒像彼此无情;在饯别的酒宴上,强颜为笑也难以做到 。
樽:酒杯,此指酒宴 。
③这两句说,蜡烛好象懂得别人的心事 , 也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为离人流着痛苦的眼泪直至天亮 。
[简析这首诗主要写离别时的惆怅情怀 。
前两句抒情 。
作者从侧面落笔 , 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
后两句赋物 。
作者以物设喻,使无知之物人格化,由烛之垂泪拟人之悲痛 , 把离别悲伤的感情写得含蓄幽深,余味无穷 。
赏析: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
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
在诗人的眼里 , 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 。
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 。
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
3、借景抒情 。
4、借乐景衬哀情 。
如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赏析:首句写离人乘舟而去 , 点明送别 。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 , 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
景色越美 , 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 , 而是宕开写景 。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
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 , 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
5、比喻 。
6、想象 。
7、化虚为实 。
如: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gǔ] 罟师荡桨向临圻qí 。
惟有相思似春色 , 江南江北送君归 。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 。
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
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 。
行客已?。?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 。
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 。
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 。
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 。
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
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 , 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 , 极其自然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 。
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 。
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
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々ぉふ饣耙步驳梅浅V?,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 。
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 , 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 , 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 。
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 , 点题 。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 , 桃红柳绿 。
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 , 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 , 跟随你归去吧 。
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
二、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 , 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柳 (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古人喜欢折柳送别 ,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
古人送别的方式有哪些?古代送别的地点 古代的送别,一般有固定的地点:走陆路的一般在长亭或者短亭里,走水路的则在渡口边 。
1,陆上送别,长亭相送 。
“长亭”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已成为一个传统的送别意象,这与古代送别习俗分不开 。
长亭,词典里的解释是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
出自于唐代李白的《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在此之前 , 亭并不代表着离别 。
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 。
”到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方的治安机构 。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驿逐渐取代亭制 , 但之后亭、驿也废弃不用 。
慢慢的,亭发展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 。
如《说文解字》上载∶“亭,人所安定也 。
”又《风俗通》∶“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 。
”同时 , 有的人也用来作为迎宾送客的场所 。
而近城的长亭经常是人们送别的地方 。
这在古诗词里可略窥一二 。
如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林逋在《点绛唇》中写道:“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
”此外,《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最为知名: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梳林挂住斜晖 。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
听得到一声去也 , 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捍撕匏肯执芫涞母枨端捅稹分谐剑骸俺ねね猓诺辣撸疾荼塘?。
”很显然地 , 李叔同也是采用了“长亭送别”这一传统习俗 。
2、渡口送别,多为渭阳,南浦 。
“渭阳”最早出现在《诗经》 。
《秦风·渭阳》中写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
”渭阳,即是渭水之南,这设置了水边送别的场景,此后,渭阳,也就成了人们送别的地方 。
明代王韦《柳条枝》中说:“渭水西来万里遥,行人归去水迢迢 。
”杜甫“寒空巫缺曙,落日渭阳情”,杜牧“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等 , “渭阳”都取送别之意 。
另一个常见的水边送别地点是南浦 。
屈原《九歌·河伯》中有诗句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
”南浦与渭阳,异曲同工 。
此后,许多送别都在水边 , 因受民族文化的浸染 , 诗人墨客借用“南浦”来指代 , 所以“南浦”在送别诗中很常见:唐白居易《南浦别》中曰:“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 。
”江淹在《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 , 春水渌波 , 送君南浦 , 伤如之何?”显而易见,南浦已成为古人水边送别的场所 。
送别的方式 。
折柳送别 。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
《三辅黄图·桥》:"霸(灞)桥,在长安东 , 跨水作桥 。
汉人送客至此 , 折柳赠别 。
"这是有关折柳赠别的最早文字记载 。
因此一般认为此俗形成于秦汉时 。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 , 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
此外,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 , 活到哪里 , 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
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 。
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却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
"行人带上它 , 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
在诗歌中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不胜枚数:北人的《折杨柳歌》:“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家歌 。
”无名氏所作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低垂 , 杨花漫漫搅天飞 。
柳条折尽花飞?。?借问行人归不归?”张九龄《折杨柳》诗:“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
”王之涣《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这些都说明了折柳送别是风行的习俗 。
音乐相送 。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 。
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
在此之前 , 《荆轲刺秦王》中也写到了音乐送别的方式:“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高渐离击筑 , 荆轲和而歌 ,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 饮酒饯别 。
这也多出现在唐代的送别中,从唐诗中便可看出 。
送别诗中的名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姬压酒劝客尝”等 。
酒是文人的最爱 , 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
另外,古人送别的时间多为清晨或者傍晚,在诗词中也寻得到依据 。
交友诗词、诗文1、杜甫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②, 纷纷轻薄何须数 。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③,此道今人弃如土④ 。
【注释】 ①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 。
贫交,古歌所说:“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 。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
”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 。
②覆:颠倒 。
③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 。
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 , 管仲贫困,也欺负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 。
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 。
④弃:抛弃 。
【译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 , 一会儿像云的趋合 , 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 , 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
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
凤翔千官且饱饭 , 衣马不复能轻肥 。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
妻子山中哭向天 , 须公枥上追风骠 。
2、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
2.曛:昏暗 。
3.君:指的是董大 。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 , 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 , 今日相逢无酒钱 。
”)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 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 , 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八档枚嗝聪炝?,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 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
3、汉乐府 箜篌谣·结交在相知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
【鉴赏】 此诗《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属《杂歌谣辞》 。
箜篌,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此以为题,与歌辞内容无关 。
此歌似为拼合之作,前四句讲交友识人之道,后六句讲处世保身之诀 。
合而言之,都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与汉乐府中一些警世喻理之作属同一类型 。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
”这二句是说知心朋友比骨肉之亲还要亲 。
第一句说交朋友要交到心上,彼此心相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 可亲可信的朋友 。
第二句是说何必骨肉之亲才算亲 。
这是用骨肉之亲来与知心朋友之亲相比衬 。
骨肉之亲,如不知心,亦可变成路人或仇人;相反知心朋友之亲,却可作到真正的亲 。
古往今来,这两方面的事例多矣 。
这两句就是这一情况的总结和概括 。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
”这二句是说如何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
甘言,即甜美之言 。
苏秦,战国时人 , 善说辞,游说各国君主,皆投其所好,各有一套说辞,历史上被视为耍嘴片子的能手 。
交朋友 , 不能只听对方甜美的言辞 。
古云:“华言虚也,至言实也,甘言疾也,苦言药也 。
”可见华丽之言,甘美之言 , 往往是虚假的,因而是“无忠实”的,对人有害的 。
无忠实 , 即心不诚,情不真 。
世薄 , 是说世情淡薄,即风气不好 。
多苏秦,即花言巧语的人太多 。
正因为世风如此,故交友特须留意,这两句是交友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 。
以上是此诗的第一层内容,即陈说交友识人之道 。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
”这两句以草为喻 , 草遭风吹,有的随风暂时倒下,可是风过后仍可挺起来,照样生长;有的则随风吹上天,成了暴发户,但风一停便会掉下来,成为无可依靠的弃物 。
两句意思是与其追求一时的富贵,飘浮虚华,不如安于贫贱,不离本根 。
二句互文见义 , 上句“从风”直贯下句,下句“富贵”以反义(贫贱)反绾上句,“草”则关合两句 。
靡,披靡,倒下 。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
”摧杌(wù误),摧折倒下 。
这两句以树为喻 , 君不见山头之树,所处势位高则高矣 , 似可傲视它树,可是一旦摧折倒下,照样被砍伐当作柴烧 。
两句意思是别看有权有势者居高自傲 , 不可一世,一旦垮台了 , 也不过同薪柴一样不值几文 。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
”这两句以井泥为喻,意思是:井中之泥岂能甘心永远沉于井底,不思出井一见天日?可是一旦到了井上 , 日晒泥干,风一吹便成了埃尘四处飞扬矣 。
两句意思是如果不甘心沉于下层,一心想出头露面,结果也只能是如浮尘之一场空 。
综合这三个比...
有“柳”字的送别诗有哪些?李白《劳劳亭》、王之涣《送别》、杨巨源《折杨柳》、刘禹锡《杨柳枝词》、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劳劳亭》:【全文】: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被后人誉为“诗仙” 。
【译文】: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客人的劳劳亭 。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
2.《送别》 【全文】: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近来攀折苦 , 应为别离多 。
【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 , 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
【译文】:柳树枝叶纷披迎着风婆娑舞动着,它们就那样茂盛的垂着 , 把御河两岸都遮掩满了.这几天柳枝不断地被送别的人折下来,送给远行的朋友.唉!这些柳树想必也和人们一样心内不想分别吧! 3.《折杨柳》 【全文】: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
惟有春风最相惜 , 殷勤更向手中吹 。
【作者】:杨巨源,唐代诗人 。
字景山,后改名巨济 。
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 。
贞元五年(789)进士 。
初为张弘靖从事 , 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 。
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 。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 , 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
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
4.《杨柳枝词·其八》 【全文】: 城外春风吹酒旗 , 行人挥袂日西时 。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 又自言系出中山 。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
有“诗豪”之称 。
【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 , 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
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
5.《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全文】: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
为报行人休折?。肓粝嗨桶胗?。
【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
【译文】: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
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
6.《淮上与友人别》 【全文】: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作者】:郑谷(约851年~约910年) ,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
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 , 人称郑都官 。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
【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 , 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 , 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
7.《送元二使安西》 【全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 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 , 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
【古人惜别怜朋友, 况我今当手足情!什么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