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转自南京市08中考试题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 , 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采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 , 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 , 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 , 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 。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 。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 , 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2分)
答: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答: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 , 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 , 淡灰色和白色对村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花开时节 , 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
答:
参考答案:
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 。因为前者明显,直观 , 后者需稍加玩味 。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 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 , 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
作文《古诗中的美》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
能欣赏诗 , 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
”朱先生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提高文学素养这方面,把诗歌的作用放在了第一位上 。
的确,诗歌当中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优秀作品都以优美凝炼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或昂扬豪迈 , 或清丽细腻 , 或发人深思,让我们难以忘怀 。
有谁没有为一首诗而感动过?所以诗歌在启发培养审美意识方面的确有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诗歌的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是诗歌本身的审美特点决定的,使学生的审美由被动、无意识变为主动、有意识,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教往往流于简单化、学生的练也都是为了考试,诗中的情感、美的字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 , 背过、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 。
如果说,课堂上的学习是给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那么实际中,这颗种子是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的 。
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 , 以诗中的美引导学生,教师首先要能体会、把握作品的美 , 在这里,我只是对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希望能对别人有所启发 。
美是客观存在的 , 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 古诗当中存在着: 一、 鲜明生动的形象美 。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是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包含着生活本质和规律 。
古诗当中的美,首先必须通过感性形象去把握 。
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绚丽的色彩,明亮的色调,即使是没有太阳的日子,读来也会心中一片阳光,它们的美美在视觉的丰富 , 美在眼睛和心灵的享受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简笔的勾勒,淡墨的渲染,便是一幅如在眼前的水墨画,开阔绵延,任人思绪飞到无限高无限远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清朗的景物,自然的天籁,轻松愉悦的身心,甚至闻的见空气中的味道,感觉到空气中的湿润 , 闭上眼睛读者已经脱离了身边的尘嚣 。
形象之美是无须分析讲解的 , 只要有视觉,能感受,所以,教师只需要问一句:你觉得美吗?为什么? 二、风格迥异的感情美 。
诗词往往以情取胜,以情夺人 。
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 , 保持良好的状态 , 旺盛的斗志 , 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
欣赏诗词中的感情,实际上也是在欣赏另一种人生,情感的体验是深入作者内心的最好途径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悠然恬淡的闲居心情,新奇比喻中淋漓的关怀之情,满腹寂寞凄凉的欲言又止,缠绵的思念 , 豪迈自信的进取激情,胸襟宽广可纳百川的磅礴大气,视死如归的豪气,象细雨象长风象无语的新月,或温润或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
读这样的诗,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在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激情荡漾固然是一种美,理性沉静的思考更是给人以启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人生坎坷的达观 , 对未来的坚信 , 对事物本源的思考,对历史的剖析 , 对爱情的坚定 , 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能不让人深深思考,而思考将引导读者更深层次的感悟生命,进一步的启迪生命的智慧,从而指导着人生的方向态度 。
对这些美的感受,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阐述引导 , 帮助学生理解接受,甚至是灌输成为学生的信条 。
三、朗朗上口的节奏美 。
诗词是流动的音乐,凝固的建筑,以其特有的押韵、停顿和重音等,尽显它们别具一格的音韵美 。
古代诗词一般都有韵,停顿也是有规可循的,而节奏是感情的表现 , 是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朗朗的韵脚 , 整齐的节奏 , 读来上口,自然的宏大景象,作者的心声尽在其中,听来和谐悦耳 。
”常记溪亭日暮 ,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诗歌竞赛及答案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 一、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 , 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
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 , 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 。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
”爷爷高兴地笑了 。
11、老师 , 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 , 有一丝为我而白 。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 , 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梗皇倍褚蝗貉嘧?nbsp;, 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
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 , 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 , 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 , 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
此景象真可谓是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和 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 。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
(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 。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9.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 作者是元代的( )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13. “野火烧不?。悍绱涤稚币痪涑鲎裕?)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1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
(1)红色 (2)花 (3)树叶 19. “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2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21.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22.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的诗句 。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总是春 。
4、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 开 。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 到死丝方?。?蜡炬成灰泪始干 。
2...
六年级古诗竞赛题(包括答案,越多越好)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 , 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
月明船笛参差起 , 风定池莲自在香 。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
竹深树宻虫鸣处 , 时有微凉只是风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 , 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南京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 , 槐树阴中野径斜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
叹息老来交旧?。此参珀辈?。
初三语文名言名句默写检测及答案 粤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2)名句背诵检测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 必修11.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微风过处,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
叶子和花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搔首踟蹰 。
4._______,______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卫风?氓》)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曹操《短歌行》)7.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 。
8.日月忽其不淹兮 , __________________ 。
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 。
(《离骚》) 9.________,________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归园田居》)10.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池塘生春草,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_ , 不思其反 。
反是不思,______________?。ā妒?卫风?氓》)13.榆柳荫后檐 , ________________ 。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 。
(《归园田居》)1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
(曹操《短歌行》)15.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 。
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16.______________ , 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 。
(曹操《短歌行》)17.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水知天寒 。
(《饮马长城窟行》)18. 余霞散成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登三山回望京邑》) 必修219.老吾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子》)20.水击三千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
(庄子《逍遥游》)21.瓦缝参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杜牧《阿房宫赋》)22.三五之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项脊轩志》23.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24.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25.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 , 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26.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27.看万山红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28.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
(《忆秦娥?娄山关》)2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____________ 。
(《阿房宫赋》)30.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_____________?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阿房宫赋》)3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阿房宫赋》)32.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 。
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 。
戍卒叫 , 函谷举,楚人一炬,_________________ 。
(《阿房宫赋》)33.秦人不暇自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阿房宫赋》)3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 , __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35.少顷 , 月出于东方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___________,水光接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3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
哀吾生须臾 。
__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3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38.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3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41.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 。
(《赤壁赋》) 课本延伸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分辛苦一分才 。
(华罗庚诗句)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深夜的记忆 阅读答案1.lí k3n shǔ zh4 ti4o ku4ng lu2n 1ǒng xi2n 2.曾卓 鲁藜 一个深夜的记忆 3.(1)略 。
(2)略 。
(3)深夜:既指自然界的深夜,却又颇含深意,指的是当时中国还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 。
黎明:指的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
(4)①“流”字以动写静,表现了月光的柔美 。
②“流”就是“划”的意思,以动写出了夜的宁静,也写出了星星的美,告诉我们 , 夜虽深,但在行进,黎明终将到来 。
③ “压”有一种沉重感和压抑感,表现出山峦黑影的巨大和夜的宁静,体现诗人对黎明的渴望 。
4.这首诗是告诫人们要甘于做普普通通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事 , 不要孤芳自赏,不要自视太高 。
5.D 6.(1)略 。
(2)李白误以为月光是霜,鲁藜误以为月光是阳光;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鲁藜表达的是他对光明的渴求;李白在诗歌中抒情主体是他自己,而鲁藜诗歌中的抒情主体是那一群对现实有清醒认识、渴望光明的人 。
7.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可能是个人兴趣爱好所致,二是可能包含了这是首好诗,却被人忽略的意味 , 三是曾卓特别喜欢这首小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
2007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 , 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  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戌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
愿随孤月影 , 流照伏波营 。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 , 请做简要分析 。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 , 已报生擒土谷浑 。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
(2)作为边塞诗 , 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 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
15.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
唯有南风旧相识 , 偷开门户又翻书 。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 , 人生看得几清明 。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城中桃李愁风雨 , 春在溪头荠菜花 。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