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首辅是权力有多大官位 内阁首辅是什么官职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上,内阁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代表整个文官体系 。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实际上,内阁成员的官职,其实并不算高 。内阁当中,一般设立有一到七位大学士 。
按照明朝的官制来说,这七位大学士,实际上不过只是正五品的小官而已 。
自身品秩不过正五品的大学士,为什么能够在明朝中后期 , 发挥出类似宰相一样的作用?能够统领百官?甚至某种程度上,能够和皇帝分庭抗礼呢?

  1.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建文四年,或者说是永乐元年确立的 。但是这种制度的雏形,却是在开国初期的洪武年间,就已经出现了 。
说起来,内阁制度的诞生,还和明朝初年的一桩大案有关 。
胡惟庸案 。
明朝初年,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马上得天下 。对于国家运转方面 , 也没有太独特的见解 。
所以 , 明朝初年,国家的官制体系,基本沿用了元朝的制度 。
皇帝之下,设立中书?。惺槭∮凶笥邑┫?。丞相辅佐皇帝,大家一起处理政务 。
这种制度,在明朝建立最初的十几年里,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是,等到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并且彻底将明朝的统治稳固下来以后,就开始出问题了 。
问题并不是出在这套制度本身,而是出在朱元璋身上 。
老朱本身是个劳模皇帝,出身穷苦,总是喜欢把所有的权力抓在自己手里 。所有政务,也都由自己来决定 。
如果把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按照勤奋程度做一个排名 , 朱元璋绝对能够排进前三 。
这时候,就出问题了 。
喜欢把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的朱元璋,很快就看到了挡在自己面前的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就叫做丞相,或者说中书省 。
在明朝以前,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就是用来形容丞相的 。丞相或者说宰相,是皇帝之下全国政务的最高处理者 。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替代皇帝,直接处置这些政务的 。
喜欢把权力自己一个人抓住的朱元璋,怎么可能允许有这样的人物或者机构存在?
于是,公元1380年,朱元璋悍然发动胡惟庸案 。以谋反为借口,杀掉了胡惟庸,并且前后牵连了超过三万人 。
在这场惊天大案之后,朱元璋彻底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 。将原本属于中书省的权力,分给了六部 。而丞相的权力,则被他收归己用 。
废除了宰相和中书省之后,老朱大体上是非常满意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又出现了一个小问题 。
【明代内阁首辅是权力有多大官位内阁首辅是什么官职】宰相的工作,朱元璋可以自己做;中书省的权力,可以分给六部 。但是,原本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负责草拟计划的这部分工作,由谁来做呢?
朱元璋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但却没有什么自虐倾向 。这部分工作,他是不打算自己做的 。既然不打算自己做,那肯定就得找别人来做?。∮谑侵煸熬拖肓烁龇ㄗ?nbsp;, 设置春夏秋冬四辅官,帮助他干这一块的工作 。
所谓的四辅官,其实可以理解为皇帝的行政秘书 。
不过 , 这所谓的四辅官 , 终究还是没能让老朱满意 。就算是单单起草诏令这份工作,也会让老朱觉得,是在和自己争夺权力 。所以,仅仅一年之后 , 老朱就废除了这个制度 。
不过,这个制度,已经算是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了 。
至于腾出来的那份工作,老朱只能选择自己来干了 。
2.内阁制度的建立 老朱本人或许是个工作狂,但是想要求他的子孙后代和他一样,这就很困难了 。
老朱死后,孙子朱允炆上位 。朱允炆虽然也算勤政,但和老朱比起来,就差太远了 。而且朱允炆在位仅仅四年之后,就被他四叔朱棣给拉下了马 。
明朝开始进入永乐年间 。
到了永乐年间,原本的辅官制度,终于开始变化了 。朱棣本人倒是很想把所有的权力,都放在自己手里 。
但问题是,这位在战乱中出生的皇帝,没事就玩御驾亲征 。他自己带着军队出去打仗的时候,后面的政务工作谁来做呢?
这个时候 , 原来的宰相,同时拥有议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地位仅次于皇帝 。
但是在朱棣的设计下,内阁只有议政权,决策权在自己手里,行政权给了六部 。再加上内阁大学士本身官位很低 , 在朱棣看来,这已经是最好的制度了 。
3.内阁权力的提升 朱棣的设计,原本想的是一劳永逸 。但他的这种设计,很快又遇到了问题 。
因为官太?。?谁都敢欺负你 。
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内阁官员 , 虽然有正五品的官身,但在朝堂之上,实在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以至于 , 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基本上都有资格训斥他们 。
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 。
小官制定的策略,随便来个大官,就有资格更改 。而内阁学士,也很有可能迫于外界压力,做出一些不正确的策略 。这对国家来说 , 危害反倒更大 。
这该怎么办呢?
朱棣想了半天之后,最后想出了一个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办法的办法 。
既然内阁大学士这个官?。?那就让你身上再兼任一个大官就是了!
从永乐中期开始 , 内阁的权力开始飙升!内阁大学士,开始兼任六部的尚书 。六部尚书都是正二品官,是朝堂上当之无愧的大官 。
以五品官的身份说话 , 没人听;那以二品官的身份说话,总该有足够的力度了吧!
朱棣大概没想到,他的这份小聪明 , 竟然在后来两百多年当中,一直延续了下去 。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三杨辅政 。全国各地来的奏折,都要送到内阁去处理 。处理完以后 , 再通过司礼监转呈皇帝批准 。也就是说,皇帝的工作量进一步减少了 。
现代人都知道,权力,往往等同于义务 。需要做的工作多了,那么内阁的权力,自然也就上升了 。
等到又过了几十年后,到了成化年间的时候,内阁再加上司礼监,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当年宰相的职责了!
到了这时候,明朝中后期的权力三角,终于彻底形成 。
皇帝 , 宦官和文官集团 。
整个明朝中后期,权力其实一直被这三方牢牢控制 。有时候皇帝会联合宦官打压文官集团,有时候会反过来联合文官集团打压宦官 。
到了明朝后期,更是出现一种极为奇葩的现象 。
宦官和文官联合,一起从皇帝手里争权!
比如嘉靖年间的著名大奸臣严嵩,作为内阁首辅 , 权力就已经相当于当年的宰相了 。而到了万历时代,内阁权力更是夸张的吓人!
历初年的首辅张居正,其权力之大,已经相当于君主立宪制下 , 负责组阁的首相了!
没错,类比一下今天某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大国,看看他们国家首相有多大权力 , 大概就能理解张居正当时的地位了 。这么说好像也不太合适 。因为当时的国家,还处于封建专制体系下 。
那时候的首辅 , 应该是比今天的首相还大!
真正意义上的站皇帝!
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内阁的大学士,虽然还是五品官 。但其身上兼任的,却至少都是正二品以上的官位了 。
如严嵩、徐阶、高拱以及张居正这种猛人 , 身上更加兼着类似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或者三孤(少师、少傅、少保)这样的一品官身了 。
这时的内阁 , 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皇帝,行使全部的统治权力 。而皇帝本人 , 大概也就只剩下一个签字的权力了 。
而这种权力达到顶峰的内阁制度的存在,也正是为什么到了明朝晚期后,嘉靖和万历这种皇帝 , 哪怕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依然可以正常运转的真正原因 。
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当时的朝廷,已经近似于今天的君主立宪制 。皇帝出不出来做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