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梦见掉牙是什么意思 孕妇做梦梦到牙齿掉了是什么意思

_原题为:你真的以为,年纪大了掉牙是自然现象?
老年人对于掉牙,一般都是无可奈何、任其发展的态度 。古有韩愈《落齿》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以玩笑态度打趣这掉牙过程;又有白居易《渐老》诗云,“今朝复明年,不觉年齿暮” 。
曾经,老年人掉牙与生老病死一样,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 。然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出现牙齿脱落并非必然 , 而是由于牙周炎,或者因龋损、磨耗等继发牙体崩损、脱落 。
老年人口腔健康
10项指标
中华口腔医学会根据我国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老年人口腔健康的10项指标,即:
1.牙齿清洁 。
2.无龋洞 。
3.无疼痛感 。
4.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 。
5.无出血现象 。
6.牙齿排列整齐 。
7.不塞牙 。
8.无缺牙 。
9.咬合舒适 。
10.无口臭 。
其中第8项为“无缺牙”,说明老年人掉牙并不是一种必然现象,但同时也说明,维持老年人牙列的完整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成年人牙齿脱落
牙周病和龋齿是主因
为什么有的老年人掉牙快,而有的掉牙慢,甚至有的可以做到不掉牙呢?说到底,这和每个人的口腔清洁和全身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5~6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为5.0%;65~75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率也仅为9.3% 。大多数老年人的牙周健康意识较差,易使症状较轻的牙龈炎 , 发展为症状较重的牙周炎 。此外,老年人基础代谢的减慢也会严重降低牙周组织的代谢与修复愈合能力 。
牙周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 。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 。菌斑是牙周炎最基本的局部致病因素,而牙石、创伤性咬合以及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用口呼吸等因素,也可以影响牙菌斑控制、促进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吸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引起牙齿脱落的牙体疾病主要是龋病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龋率高达98% 。老年人的唾液腺萎缩 , 唾液分泌减少 , 口腔普遍比较干燥,自洁作用较差 。同时 , 许多老年人的口腔中存在活动性的义齿,加大了口腔卫生维护的难度 。龋坏若没有及时治疗 , 会发展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 不得不采取根管治疗 , 进而容易发生折裂,导致病牙与正常牙提前脱落 。
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的人仍然保有一副健康完整的牙齿,能用自己的天然牙齿进食与发音 , 而有的人早早出现牙齿脱落甚至掉光,不得不依赖义齿恢复一般的咀嚼与美观功能 。出现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对口腔健康的维护,准确来说,主要在于对牙周病和龋病的预防和控制 。
及时治疗修复
不凑合
预防牙周病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个人的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 即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早晚刷牙,同时饭后漱口,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工具清洁牙齿邻面 。
洁牙也是预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牙齿洁治 。按摩牙龈有利于上皮角化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洁牙后可以进行牙龈按摩 。此外,吸烟与牙周病关系密切,提倡老年人积极戒烟 。
老年人预防龋病的方法同样以保持口腔清洁为主,可以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或者使用氟化物漱口 , 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 。对于口腔极度干燥的老年人,必要时可以使用人工唾液 。含糖食品和饮品是引起龋病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应该控制糖的摄入和频率 , 注意全身营养 。
口腔疾病的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 。一般建议老年人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牙周病若能在牙龈出血等早期症状刚出现时及时就诊 , 基础的牙周洁治就可以将牙龈炎治愈;即便已经发展为牙周炎,出现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维护期治疗等牙周治疗 , 也可以防止这些病症进一步加重 。
除了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的限制,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忽视和对口腔治疗的恐惧,也影响了缺牙后的修复治疗 。要知道,缺牙后若不及时修复,用残余的牙齿凑合着进食,可能会造成缺失牙的邻牙发生倾斜等位置改变,咬合关系发生错乱,加重余留牙的疾病状态,导致缺牙越来越多 。所以 , 老年人出现牙齿缺失,应根据牙齿情况及个人经济、时间等情况,尽早进行可摘义齿、种植义齿等修复治疗 。
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消化及语言功能,前牙的缺失还会影响面容美观,不利于社交,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此提醒广大老年人,维护口腔健康 , 不仅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更要做到患病后的及时治疗 。
转自:《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 刘湘宁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医师 荣文笙
【老年人梦见掉牙是什么意思 孕妇做梦梦到牙齿掉了是什么意思】来源: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