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联的由来,对联的演变来源于什么

春节对联的由来
春联的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 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 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源远流长 ,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 这是中国最早的对联 , 也是第一副春联 。
对联的分类:1、节令联: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严格来看 , 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 。
2、喜庆联:喜庆联又称贺联 , 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 , 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
【春节对联的由来,对联的演变来源于什么】3、哀挽联:哀挽联又简称挽联 , 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 , 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

春节对联的由来,对联的演变来源于什么

文章插图
对联的演变来源于什么对联 ,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 又称楹联或对子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 是一种对偶文学 , 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 , 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字数相同 , 结构相同 , 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 , 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 , 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 , 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 , 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 , 金炉香篆蔼千秋 。”观其形式与内容 , 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 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 , 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 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 , 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 , 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 , 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 , 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1]
清代名将对联(通翰斋)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 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 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
春联源远流长 ,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 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 ,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 , 也是第一副春联 。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 , 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 。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 , 仍是个悬案 。

推荐阅读